l 避免了巡检质量缺少监督和形式化等不利因素
l 促进了职工基本功训练。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内涵
l 夯实了安全与生产和谐共处的基础
在山东省齐鲁石化塑料厂塔峰林立的装置现场,你会发现只要一处地方出现问题,就会有不同岗位的职工共同去处理。操作人员巡检也打破了岗位和时间的界限,生产现场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巡检,这是他们在推行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办法后出现的新变化。
初衷:构建和谐的生产环境
齐鲁石化塑料厂厂长杨宝柱说:“好庄稼是种出来的,为能种好安全这棵庄稼,我们实施了‘无间断’电子巡检,初衷是确保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,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,构建一个安全和生产相和谐的生产环境。”
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分两步进行,首先实行电子巡检,其次推行“无间断”巡检。
塑料厂过去实施的电子巡检是在装置区的关键部位、易发生事故隐患地段和重要设备附近安装电子感应器,操作人员在巡检时手持电子采集棒,每巡检一处,将采集棒与现场的电子感应器接触,采集数据。巡检完毕后,再将采集的数据输进电脑,这样管理人员通过局域网就可以监督全厂操作人员的巡检情况。
电子巡检系统保证了巡检准时,提高了巡检质量,但因为规定每小时巡检一次,每次20分钟,造成剩余的40分钟内,现场将没有人巡检。但推行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,将使现场始终都有人,巡检在时间上能保持连续性。
“实施‘无间断’电子巡检的目的是避免巡检形式化和巡检存在漏洞现象,同时也给我厂的安全文化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。”杨宝柱深有体会地说。
试点:让紧张变得轻松起来
为避免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产生负面效应,塑料厂决定先在系统压力高、温度高和工作高度紧张的高压聚乙烯装置上进行试运行。
高压车间根据自身实际,改变过去每小时巡检一次、每次巡检20分钟的巡检模式,实行每小时交替巡检三次,每次巡检不少于25分钟的新方式,这样,两个相邻的巡检人员在现场就至少有5分钟的交接时间,从而实现了巡检的“无间断”。
高压车间党支部书记刘恒茂介绍,自推行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以来,问题能被及时发现,职工由过去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,工作也由紧张变得轻松起来。目前,他们创造了开车以来长周期运行46天9小时的最新纪录,10月份共生产产品15528吨,创出装置开车以来单月产量的最高记录。
普及:处处花开处处平安
尝到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甜头的塑料厂在其他4套装置上也推行了该办法。各车间结合工艺特点,对巡检模式和路线进行了调整、改进和规范,逐步实现了时间上的全方位覆盖和监控,使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处处开花,处处平安。
聚丙烯车间主任赵英奎说:“我们要求职工每半小时巡检一次,每次在30分钟左右完成;巡检路线上共9个站点,每个站点都要巡检到位,否则按漏检处理。每个站点巡检时间要控制在2分钟至4分钟内,否则按短时或超时处理。巡检人员交接要在现场进行,这样现场就始终有人在巡检。”为保证巡检质量,该车间将职工的漏检率、短时率和超时率纳入职工个人的绩效考核。截止到
苯乙烯车间在原来37个巡检站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个站点,确保重点设备和非重点区域的生产稳定。高密度聚乙烯车间针对料仓静电高易发生火灾的特点,对料仓实施全天候重点监控。
由于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打破了不同岗位的界限,职工除了巡检本岗位外,还要到其他岗位巡检,提高了职工对其他岗位的学习兴趣,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得到了提升。
据不完全统计,推行“无间断”电子巡检以来,厂里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事故隐患20多起,非计划停车次数减少了90%以上。到目前为止,齐鲁石化除热电厂等3个单位正准备实施电子巡检外,其他生产厂已全部或者部分实行了电子巡检。